細說真正的黑膠天碟(五)(下)COLUMBIA‧ELECTROLA‧ANGEL
- Simon Siu
- 5月16日
- 讀畢需時 13 分鐘
已更新:6月3日
英國 Columbia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已是一個蜚聲國際的唱片名牌。
它在 1922 本屬 Columbia Phonograph 名下。幾間唱片公司,包括 Odeon Records 及 Parlophone Records 等經過一輪合併及收購後,於1931合組成 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簡稱 EMI,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唱片公司,此點在(五)(上)已有叙述。1972 與美國 Columbia 唱片公司捲入訴訟,其爭論點是:究竟英國 Columbia 的唱片在美國是否仍可沿用 Columbia 這英國品牌。後來為避免麻煩,Columbia 遂與 HMV 一起歸於 EMI 品牌下。這段歷史稍帶過就算,因為英國 Columbia 唱片大部分的精品是出產於合併前的十五年間。其二手唱片的現今的平均價絕對超越當時的競爭者 DECCA 唱片公司。
藍銀版和次藍銀版
COLUMBIA 唱片的精品是藍銀版(blue silver label)。
之所以稱銀藍銀版,是因為其唱片上的標貼是用淺湖水藍底加上一些如電波般的幼銀線。標貼上方永遠有一個「迷人的音符(magic note)」的標誌和 COLUMBIA 字樣,其顏色、設計與位置不一;中間橫跨唱片圓心一條黑帶上有「stereophoinic」字。這就是有名的「藍銀版」。

藍銀版的身歷聲版一般用 SAX 編號(單聲道用 33CX)字頭開始。第一張是 SAX2252,是貝多芬的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由 Emile Gilels 任獨奏(1957 年錄音)。最後一張藍銀版是 SAX2589(Wolf 的 Songs of the Romantic Poets,由 Elisabeth Schwarzkopf 任獨唱,1962 年錄音)。不知是甚麼原因,有許多編號從來都沒有發行過唱片(SAX2251、2265、2295、2301、2305、2311、2325、2326、2330、2334、2349、2374、2396、2425、2440、2568、2581、2585、2586、2590-2600),故讀者不必花時間去找。另編號 SAX2532、2534、2539-2589 由於某種無法知曉的原因,來不及出藍銀版,但新的一個叫半圓(或半紅)的標貼已照廠方既定計劃開始使用了,所以這批後來才發行的唱片全部變成半圓版。這一批實質上應屬藍銀版,只因時間落差,「被迫」變成半圓版,所以我稱這批為「次藍銀版」(這是我獨有的分法)。

上段所講的半圓版,官方正式的編號開始應是 SAX5251 (Roussel 的第三交響樂,Andre Cluytens 指揮,1965 年六月錄音),一直順序用到 SAX5294 (Bruckner 的第三交響樂,由 George Szell 指揮,1965 年十月錄音),那是半圓版最後的一張了。為甚麼叫半圓或叫半紅,稍後再解說。
Stereo字三變
回頭再說藍銀版的外封套,早期分別的外觀有如前述。但編號由 SAX2307(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Leonard Kogan 獨奏,1959 年錄音)開始,封套頂上一般都加了一條白帶,上寫作曲家、曲目和指揮(或獨奏/唱者)名稱,最右邊是 stereo 字(如是單聲道版是 mono 字)。還有,在外套右上方 stereo 這個字的大小也三變:初時是大大的、很矚目的。但由 SAX2521(蕭邦的廿四首前奏曲,1959 年錄音)開始,stereo 字變細了;再由 SAX2584開始,stereo 又進一步縮小。



迷人的音符及Columbia商標
早期的身歷聲藍銀版的外封套,除了必定有「迷人的音符」和 COLUMBIA 品牌等字外,必定貼上一個圓形、金底、紅字、上寫「EMI stereophonic recording」的貼紙,但貼的位置隨意,和HMV編號 ASD 的「白金狗」一般。前圖 SAX-2252 右上角、在 COLUMBIA 商標下邊那個就是。最初期的「迷人音符」和 COLUMBIA 字是平排的,顏色依封面設計而定,多是黑色或白色。但由 SAX2420(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Carlo Maria Giulini 指揮Philharmonia Orch,1960 年錄音)開始,出現一個形狀大大的郵票形,將「迷人音符」和 COLUMBIA 商都放在內。由編號 SAX2554(德伏扎克的新世界交響樂,Otto Klemperer 指揮,1963 年錄音)開始,除了上述「迷人音符」和 COLUMBIA 的 logo 外,加進一個橢圓形、內含EMI字樣的標貼,或平排,或放在 COLUMBIA 的 logo 的下方(見 SAX-2546 和 SAX-2587 唱片左上角圖)。

半圓版(或稱半紅版)
COLUMBIA 發行藍銀的二版時,仍用以上編號,封套和頭版的完全一樣,但換了「半圓 semi circle」或叫「半紅 semi red」的唱片標貼:紅底,上半圓上方有白色 COLUMBIA 字,其下是一個也是白色的「迷人的音符」藏在一個黑色的半圓內。標貼的下半圓用黑字列出曲目內容及指揮、獨奏/唱及樂團等資料,所以一看標貼就知是頭版或二版(有例外,以後再講)。可以說,二版仍然非常靚聲,SAX2438 的二版(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樂,Otto Klemperer 指揮,1960 年錄音)已達天碟級,難怪頭版藍銀版二手價貴得那麽驚人!

SAX5xxx 是一組新編號,由 SAX5251 開始,有別於 SAX2xxx 那一批。編號 SAX5xxx 這一批只有半圓版而沒有藍銀版,但卻全是頭版。這批唱片錄音時間多在 1965 年六月以後,代表另一時期的錄音技術開始。所以SAX2xxx 的半圓版是二版,SAX5xxx 的半圓是頭版。但我前此所說的那批次藍銀版,雖是半圓標貼,卻實際上也是頭版。

合劍
SAX5294 後再發行的 EMI 唱片,不再分 COLUMBIA 或 HMV,雙劍合一而為單劍,一律以 His Master’s Voice 品牌發行,也灌上狗與留聲機的商標,再沒有以前的 COLUMBIA 版了。唱片編號全部用 ASD 開始,隨後的是四位數字,即 ASDxxxx ,而不是白金狗時代的三位數字。除編號和以前不同外,唱片外封套上有兩個logo,一是EMI,另一是留聲機與狗。唱片標貼採用前面所說的半圓版,但 COLUMBIA 的商標和迷人的音符卻以 His Master’s Voice 和留聲機與狗取代。

繼續發光
是否此後就再沒有好嘢?當然不是。「合劍」後的唱片有一定的水準,如在 1966 後新發行的 Sir John Barbirolli 指揮 Halle Orchestra 的舒伯特第九交響樂(ASD2251)、由 Menuhin 獨奏、Otto Klemperer 指揮 New Philharmonia 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ASD2285)、Sir Malcolm Sargent 指揮皇家管弦樂團及皇家合唱社的孟德爾仲的 Elijah(ASD625)、與及清新可喜的 Music of the Four Countries (ASD2400,Alexander Gibson 指揮蘇格蘭國家管弦樂團)都是錄音與演繹俱佳、不能錯過。


黑白郵票版
在仍是藍銀和半圓時代,EMI 又發行了另一個新版本,唱片標貼是紅底色,上半圓是像郵票狀、只有黑白二色、內含「迷人的音符」及 COLUMBIA。這版本我們叫「黑白郵票版」。「黑白郵票版」可以是頭版、二版或三版。編號 SAX2xxx 是三版,SAX5xxx 是二版(外封套完全一樣)。脫離了上述兩種編號的新編號是新錄音,故是頭版。上世紀七十年代後很多這些新錄音。

綠銀版
白金狗時代有「綠金狗版」,同樣,藍銀時代也有「綠銀版」,與藍銀版同期發行。綠銀版的唱片標貼式樣,與藍銀版一般,只是底色由淺藍改為淺綠而已。唱片編號字首為 SCX。綠銀版曲目內容偏重較輕鬆的一面,如Waldteufel Waltzes(SCX-3251)及蘇皮的序曲(SCX-3256),兩者都由 Henry Krips 指揮 Philharmonia Promende Orch、Meyerbeer 的 Les Patineurs(溜冰者)+ 蕭邦的 Les Sylphides + Ponchielli 的 Dance of the Hours,由 Charles Mackerras 指揮 Philharmonia Orch(SCX-3291)等等,可見一斑。


Studio 2 Stereo
EMI 的能量真大,它又開闢另了一個新系列,叫「Studio 2 Stereo」。但單看此系列的外封套的背後。是三邊內摺式,是緊接藍銀及半圓版的產品。單看其內容及指揮,已知是堅料。編號 TWO-139 是老柴的 1812 序曲及意大利隨想曲,由 Constantin Silvestri 指揮 Bournemouth 交響樂團;TWO-404 是聖桑的管風琴交響曲,由聖桑權威法藉Louis Fremaux 指揮伯明罕城市交響樂團,是天碟無疑!但這系列並不純粹發生在古典音樂,有時也發行一些銅樂演奏的各種進曲或較大眾化的樂曲。

我在上期說過,EMI 的「劍氣」籠罩歐、亞、美、澳各大洲。EMI 霸氣地自詡為「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實有業績支持。
澳洲版
EMI在澳洲設有唱片廠房,所出產的銀藍版,唱片封套基本上沿用原英國的設計,版面差不多一樣,只是 stereo一字的位置稍有不同。唱片標貼和原英國版完全一樣,但唱片編號字頭改為 SAXO 而已。

意大利版
EMI 在意大利也發行藍銀版,唱片標貼也和英國的差不多模式,但底色就由淺藍色改為白色,唱片編號就改為SQIMXxxxx。有些唱片首先在意大利發行然後才在英國發行。像這張Verdi的歌劇芭蕾舞音樂唱片,在英國SAX編號系列中找不到,因其首次發行是在意大利。

日本版
日本藍銀版的封套與標貼都和原裝英國版差不多設計,但唱片標貼則改用淺綠色,與綠金狗的顏色一般,似乎應該叫綠銀版。由於將發行權交給一間日本的公司,所以編號用該公司所定的 OS-xxxx。

法國的藍銀版,外封套和原英國版一般,但唱片標貼則大異其趣。內封套用搪櫃式,很古典。唱片標貼是銀字法文,深藍底色,唱片編號字頭用 SAXF。

以色列、西班牙、南欺拉夫甚至智利也有銀藍版,於此不贅。
德國的紅金版
德國,是EMI在歐洲最大的唱片輸出地。它不用改品牌名——在美國要改為 ANGEL——,就用原品牌就可在德國發行售賣。差不多所有的銀藍版和半圓版在德國也可以找到,品牌仍用 COLUMBIA,但唱片標貼改為金、紅、奶白三色。奶白色底,品牌名、迷人的音符及其他字體用紅色,以一條粗金圈鑲邊,及另一條較幼的金圈環繞於內,十分搶眼。這個版我們稱之為紅金(red gold)版。外封套初期用英國 SAX 版的封面,也用相同的編號,如孟德爾遜的《仲夏夜之夢》配樂、Otto Klemperer 指揮(SAX2393)的一張就是。雖然後來所有在德發行的封套都重新設計,但這証明英、德版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完全一樣?
後來,發行到德國的藍銀和半圓的唱片編號字頭改為 SMC,但仍用 COLUMBIA 這品牌。這批 SMC 字頭編號據廠方標榜和藍銀版「完全一樣」。我聽過和比較過許多張,認為可信,因為那是在英國造好母碟甚或做好印模才拿去德國印製,而德國的製作技術很可靠,看看 DGG、Eurodisc 和 Telefunken 就可知。有發燒友認為兩地用膠不同,所以音效也應不同。我認為那有點轉牛角尖。同一個廠,用料工序理應很統一,就算有分別理應也很微。如果要吹毛求疵,——或者說發燒友吹毛求疵是應該的?——那麼同廠同一批製品,單因印製先後,理論上每張也有差異。而且,你怎能武斷在德國的用料會比英國差?好咗得唔得先?說到尾,就是口味問題,不是好些與差些的問題,或者是先入為主的問題。

ELECTROLA
EMI 早就在德國就擁有一間叫 Electrola 的唱片公司,並擁有在德 His Master’s Voice 的商標,這公司可算是 EMI成員之一。為了方便,EMI 後來將所有發行至德國唱片事務交由 Electrola 辦理。自此,所有發行至德國唱片,包括藍銀版和半圓版,都以 Electrola 品牌、配以 His Master’s Voice 商標出之。唱片編號字頭也改為SME。唱片標貼採納德國的紅金版設計,只是將 Columbia 一 字改為 Electrola。因此,你常會發現相同的曲目會有 Columbia 版和Electrola 版。Electrola 紅金版唱片數目非常之多,質素與德國紅金版一樣。

這些德國的紅金版,售價平均只得英國原版一半至三分之一左右,又有如此質素,非常抵聽。如果你目的是聽靚聲音樂,我勸你買德國紅金版;如你目的是收藏、向人眩耀,那你就買英國原廠版吧。
Reissue
在再往下再寫以前,不妨順便一提,近十年由幾間外國公司再發行一些昔日黑膠的「天碟」,所謂 reissue 版,包括差干藍銀版。這些 reissue 版究竟和它們的原版有多大分別?我的答案是:就我所聽過的,沒有一張能超越原版的。Reissue 水準每張都不同:有些達八成水準,有些衰聲到不忍卒聽。不過幾佰港元一張,只是原版十份一或二十份一的價錢,如能擇其水準高者,也是可取的。不過,如有機會,也應設法找原版一聽作比較。
美國 ANGEL
北美洲,特別是美國,是一個唱片廣褒的市場,世界一、二戰的戰場都在歐、亞洲,美洲可算是安樂土。這區的人的購買力都比歐洲強。所以不論DGG、DECCA、PHILIPS、EMI等歐洲唱片公司都競相積極進軍這個市場。
EMI 的前身 Gramophone Company 和美國 CBS 有一些發行唱片的協議。如意算盤是英國的 Columbia 及 HMV 唱片可交由 CBS 分銷。但在 1953 年,CBS「拋棄」了 Gramphone「移情別戀」而和 PHILIPS「拍拖」,Gramophone 被飛起。EMI 合併了 Gramophone 後,為了要在美洲打出一條路,於是在紐約創立了Angel Records,負責分銷英國EMI的Columbia品牌唱片,其後更將Angel Records和EMI在美國另一間唱片公司Capitol Records合併。但 EMI 能否在美國使用 Columbia 品牌卻引起複雜的法律問題,因它的「前度情人」CBS 也使用 Columbia 這個商標。結果EMI決定選用 ANGEL 這個品牌在北美洲發行英國EMI的唱片。Angel 是天使的意思。
小天使
ANGEL 的品牌是一個小天使坐在一張膠片上正在用羽毛筆在膠片上刻出唱片槽。這是一位藝術家想出來的商標。他創造這個商標前,腦際一定有這樣的一幅景像的畫:一個天使在天上坐在一塊板上,俯視人間,將人間每人的行為活動,記錄在那塊板上,以作將來最後審判之用,因為這是天使在傳統上職能之一。藝術家就由此圖得到的靈感想出這 ANGEL 的品牌。
大體上,絕大部份英國 COLUMBIA 的唱片,都能在 ANGEL 找到。ANGEL 的標榜是:在英國錄音,在美國生產。即是說,用EMI在英國錄音去印製 ANGEL 唱片,利用 CAPITOL 的廠房製作。
最早期 ANGEL 的唱片標貼是紅底、銀字,上半圓內有黑白色的小天使商標。每個外封套在美國都重新設計,每個外封套在某處都有一個金色的 STEREO 字。後來再版的外封套上就沒有了這個金 STEREO 字了。這金 STEREO 是頭版的保證。唱片編號字首,身歷聲版用 S-3xxxx,單聲道版就沒有S字。這些都頭版。

以上所說這個唱片標貼用了一段時間,ANGEL 就改用一個新的唱片標貼:淺藍底色、黑字、灰色小天使商標放在標貼上半圓內,一個銀花圖案環繞圓的唱片標貼外圍。這些藍色唱片標貼也是用於ANGEL的頭版。

殘酷的現實
看看這些現實:David Oistrakh/Cluytens 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任何一個古典音樂迷如果都沒擁有一張(不論甚麼版本),他還能算稱是樂迷或發燒友嗎?你如想要去買一張英國 Columbia 的銀藍版,你如不準備花五、六百美元,你還是算了。但你用三十至四十美元,多可買到美國 ANGEL的頭版(S-35780)。又如 Leonard Kogan 的Lalo 西班牙交響曲,你想買白金狗版(ASD290),拿一千美元都沒能保證你買得到,但用三、四十美元,多能買到一張 ANGEL 的頭版(S-35721)。這說明甚麼?ANGEL 版遠遠不及銀藍版或白金狗版。我用耳聽過、AB 比較過,信焉。「英國錄音、美國製造」,英、美兩版本都出自同一母帶,問題當然就是「美國製造」。美國 CAPITOL版不及白金狗版,在上一篇已論述過,於此不贅。ANGEL 唱片是在 CAPITOL 廠做的,結果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平情而論,雖說英國版和美國版的二手價相差得離譜,但也要持平點說兩者的音效又不是相差得那麼遠,Angel的頭版還是有七至八成的。用十份之一或二十份之一的價錢去買英國版的八成聲,是否值得就見人見智了。
橙黃版
由於美國樂迷很少會聽到英國版,所以 ANGEL 唱片在美銷情很好(這反映美國人購買力強),發行完二版後又發行三版、四版,用相同唱片封套和編號,但換上橙底色、黑字的標貼。這橙色版充斥市面,你購買時只看外封套,不抽出來看唱片,很容易領嘢。但橙色版其實也是有頭版的,不過它的兩位大哥也表現不佳,談它作甚?

ANGEL 也發行一個叫 SERAPHIN 的副品版,主要是發行一些歷史性錄音,包括單聲道錄音,以抗衡 CBS 的ODYSSEY 和 RCA 的 VICTROLA。
EMI的天碟實在是大多了,以下我所推薦的只是其部份而已。
SAX-2307 Brahms Violin Concerto (Kogan/Kondrashin/Philharmonia)
SAX-2329 Lalo Symphonie Espagnol (Kogan/Kondrashin/Philharmonia)
SAX-2335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s.20+23 (Fisher/Boult/Philharmonia)
SAX-2345 Mahler Symphony No.4 (Kletzki/Philharmonia)
SAX-2357 Tchaikovsky Symphony No.4 (Karajan/BPO)
SAX-2397 Schubert Symphony No.9 (Klemperer/Philharmonia)
SAX-2417 German Overtures (Klemperer/Philharmonia)
SAX-2420 Brahms Symphony No.1 (Giulini/Philharmonia)
SAX-2426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s.17+26 (Richter-Hasser/Kertesz/Philharmonia)
SAX-2458 Tchaikovsky Symphony No.6 (Klemperer/Philharmonia)
SAX-2467 R. Strauss Till Eulenspiegel, etc.(Maazel/Philharmonia)
SAX-2473/4 Mahler Symphony No.2 (Klemperer/Philharmonia)
SAX-2484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Maazel/Philharmonia)
(以上都是藍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