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anner4.jpg

Siu Wang-Ngai, Simon

 賃宅得花饒,初開恐是妖。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

且願風留著。惟愁日炙焦。可憐零落蕊,收取作香燒。


唐 ‧ 王建 《題所賃宅牡丹花》

稔色濃香獨倚風,花王品格自難同。一枝開在雲霄上,又壓群芳幾萬叢。


清 ‧ 孔尚任 《看天壇牡丹》

中國名花異國香,花開得地更芬芳。才呈冶態當春晝,卻斂妖姿向夕陽。


唐 ‧ 司空圖《牡丹》

深院東風入,開簾香氣清。名花愁採摘,獨立殿殘春。

格貴誰求價,庭空欲避人。玉台今寂寞,對爾覺傷神。


清 ‧ 張鍚祚《牡丹》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前溪舞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唐 ‧ 李商隱 《田中牡丹為雨所敗

去年零落暮春時,淚溼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唐 ‧ 薛濤《牡丹》

葩疊萼相重,燒欄復照空。妍姿朝景裹,醉艷晚煙中。

乍怪霞臨砌,還疑燭出籠。繞行驚地赤,移坐覺衣紅。

殷麗開繁朵,香濃發幾叢。裁綃樣豈似,染茜色寧同!

嫩畏人看損,鮮愁日炙融。嬋娟涵宿露,爛漫抵春風。

縱賞襟情合,閒吟景思通。客來歸盡懶,鶯戀語無窮。

萬物珍那比,千金買不充。如今難更有,縱有在仙官。


唐 ‧ 姚合 《和壬郎中召看牡丹》

不負東君用意栽,今年猶勝去年開。全傾嫩萼粘飛絮,低壓柔枝映綠苔。

漫道名花來洛下,渾如神女下陽台。寫真那借丹青手,細把新詩為爾裁。


明‧徐篤 《牡丹》

金谷樓台灑氣蒸,笙歌一歇冷如冰。牡丹近有山林癖,洗淨鉛華對衲僧。


清‧普荷《僧窗牡丹》

百寶欄前百艷明,虢家眉淡轉輕盈。狂蜂採去初疑葉,么風藏來只辨聲

自是色香堪絕世,不煩紅粉也傾城。江南新樣誇天下,調笑春風倍有情。


明‧王世貞《佛頭青(即綠牡丹)》

西園曾為梅花醉,葉翦春雲細。玉笙涼夜隔簾吹,臥看花梢搖動,一枝枝。
娉娉嫋嫋教誰惜,空壓紗巾側。沈香亭北又青苔,唯有當時蝴蝶,自飛來。


宋‧姜夔《虞美人‧賦牡丹》

目送堂堂春緩去,簾外池塘,綠葉陰如許。

蜂蝶紛紛猶自舞,鼠姑乍放凝朝露,愁殺韶華難少駐。

著意栽培,容易同飄絮,雨雨風風留不住,自來國色多遭妒。


清‧趙懷玉《蝶戀花》

此輯照片獻給故友

       吳仰志醫生


Dedicated to my late friend Dr. Y.C. Woo


序言


興起拍攝這輯照片的動機因故友吳仰志醫生而起。


吳仰志醫生出生於厦門,早年曾居於香港,後負笈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攻讀醫科,後成為一位出色的泌尿科醫生,行醫於温哥華。除了出色的英語外,他還能操流暢的廣東話、閩南話和普通話。


1998年春,我舉家移民加拿大溫哥華,因病認識了吳醫生。閒談中,知悉他甚迷醉於京劇名宿梅蘭芳藝術及華格納歌劇。我自己也非常喜愛古典音樂和中國戲曲,因而成為朋友,時相往還,是他家裡的常客。


吳醫生還有一樣「迷」,就是非常酷愛牡丹。在他家的花園中竟種值了三百株牡丹。他另外購買了一個有離島,築了在該島上獨一無二的別墅,其上也植了百多株牡丹。

為感謝吳醫生對我病情長年悉心照顧,也因為我和太太已有回流香港的計劃,遂考慮製作一本牡丹畫册給吳醫生,以稍示報答他多年對我照顧關爱之情。古都洛陽自古以來以牡丹而聞名,遂於2006年至2008年三年間、每年四月的洛陽扗丹節時,孤身一人背負照相機前赴洛陽拍攝牡丹。


2012年,吳醫生在七十一歲時宣告退休,我也完成了一册自製、包括114幅牡丹照片的畫册呈獻給吳醫生。


2013年一月,我實現回流香港。在我離開溫哥華前曾和吳醫生相約,同年四月初在上海他的女兒的家相遇,然後同赴洛陽、河澤一起拍攝牡丹,並順暢遊杭州西湖、江西廬山及王勃筆下的膝王閣。這是我第四次拍攝牡丹。


2015年,吳醫生的女兒婷婷傳來惡耗:吳醫生在他私人離島別墅外的大海中游泳時,意外遇溺不治離世。這位最初引起我對牡丹花興趣及一向照顧我的健康的友人突然離世消息,一時間很難接受。


2018年四月,我帶著妻子和她的姊妹一行四人,五度前赴洛陽觀賞及拍攝牡丹。這次適逢幾天都下雨,在雨中拍攝,卻體現出雨中牡丹獨特風采。


在2013及2018年兩次洛陽旅程中,增加多了千多張牡丹照片,而大部分是和吳醫生肩並肩拍攝的。後天「立春」,是春天的開始,百花將先後盛放,我感懷故人,遂興起重新編製一輯新的牡丹畫集的念頭,並特定題獻給吳醫生。


這一輯牡丹照片版保留了部份最初呈獻給吳醫生畫册的照片,其餘都是2013及2018的新作,合共約150幀,每幀配古代詩人牡丹詩一首,以配畫意。


蕭弘毅

2025年2月2日農曆年初四

天下真色獨牡丹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