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u Wang-Ngai, Simon
永恆的優雅:十五載與香港芭蕾舞團
香港大學在2003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有關香港芭蕾舞照的書籍,名為《香港芭蕾舞團》。其原由已在我該書的序中闡述,不贅。那本書收錄了香港芭蕾舞團由1994至2002年演出的二十五個劇目。在該書完稿後,我仍繼續為該舞團拍攝了十個舞劇,計《夢偶情緣》、《蝴蝶夫人》、《羅密歐與茱麗葉》、《斯巴達克斯》、《蘇絲黄》、《三部曲》、《杜蘭朵》和重新編舞的《仙履奇緣》、《胡桃㚒子》和《天鵝湖》。
香港芭蕾舞團,無論在編舞、舞者的技藝、服裝、燈光、佈景,道具等,毫無疑問都臻世界一流水平之列。我以自己的資源當了它十五年的義務攝影師,是我的榮幸。最近興起我編製這套影册動機有二:
如上段所述,《香港芭蕾舞團》書成後所拍攝的舞照,有十輯之多,事隔差不多三十年,無論我拍攝得好不好,都成了該舞團的重要文獻。我已年屆已八十六,趁現今仍有精力,輯錄留下這些文獻給後世,相信不錯的決定。
其次,《香港芭蕾舞團》一書內的照片,大部份是用菲林軟片ISO400所拍攝,而所用照相機的功能和現今的相機相比,效能相差實在很明顯。再加以我當年修相的技術太不濟,以現今的角度看,對該書内照片我認為有一步改善的地方。
這套畫集重新修飾及刊印《香港芭蕾舞團》一書内的劇照,再加上該書出版後拍攝的十輯劇照。為甚麼我不能趁此為《香港芭蕾舞團》一書内的每個劇目增加些照片?我在《香港芭蕾舞團》一書完稿後,就忙於編著我另一本書:《中國戲曲:表演者的技藝》(Chinese Opera: The Actor’s Craft)。編寫這本書用了我五年時間,最後此書亦由香港大學出版社所出版。那些拍攝舞團的菲林軟片,在七、八年後再拿出來,原來不堪歳月,全已變壞,很難再用,真是可惜。幸好給香港大學出版的舞照已作了電子檔案,故幸能保存至今。我在2002才第一次用數碼相機拍攝芭蕾舞劇,一看其拍攝出來的質素與效果,真有點後悔太遲使用數碼相機。
現在我得簡單描述一下我怎樣拍攝芭蕾舞劇。拍攝必須得到團方預先批准,並只能在排練時拍攝。每個舞劇在正式演出前有兩次排練。第一次是技術性排練(technical rehearsal),一般在實際演出前兩天由團中B組排練。這次排練主要是測試舞台燈光、佈景等事項的操作,舞蹈團員將平時分組排練在實際舞台上作整體作初步演出。某些舞蹈員可以不必化裝,但演出的舞衣一定要穿上。第二次是總排練(full rehearsal),這和實際演出沒有分別,由團中A組預演。兩次排練都有管絃樂團伴奏。
我被規定在離舞台二十行坐位後的一個位置拍攝,排練中不能走動。我用兩部相機:一部配置一支35-70mm焦距變焦鏡,另一部配置一支70-200mm焦距變焦鏡,菲林用ISO400。我不用三腳架,不使用連續拍攝功能,一張一張的徒手追拍。
這輯舞照集輯錄了408張香港芭蕾舞團的劇照。
我特此感謝我的好友陳偉權。他不嫌我魯鈍,耐心教曉了我不少電腦系統操作技巧和影像處理問題。沒有他,我很難完成這輯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