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anner4.jpg

Siu Wang-Ngai, Simon

大指揮家系列(三)Karl Böhm

  • 作家相片: Simon Siu
    Simon Siu
  • 5月20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Karl Bohm最後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樂
Karl Bohm最後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樂

Karl Bohm(有時被稱作 Boehm),奧地利藉指揮家,1894 在奧地利城市 Graz 出生,是廣泛地被公認是二十世紀偉大指揮家之一。

 

Karl Bohm(o 應為 ö,但為方便計,用 o 算了)父系的祖先來自德國波希米亞(German-Bohemian),所 Bohm 就有 Bohemian 的意思。Karl Bohm 有深厚的家學淵源,是一位律師的兒子。他在 Graz 大學念法律的同時,也在Graz 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樂理。在 1913-1914 年間,他成功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追隨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朋友 Eusebius Mandyczewski 座下深造。

 

Bohm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軍並受傷。回復平氏身分後,仍是「雙線發展」,一方面在出生城市 Graz 出任排練助理指揮一職,並同時繼續供讀法律,並在 1919 年獲得 Graz 大學法律學博士名銜。

 

Bohm 並無正式的指揮訓練。但當年的大指揮家 Hans Richter(在《齊格菲牧歌》一文所講那位華格納的管家)相信,只要 Bohm 一站在樂隊面前,就毫無疑問能勝任。Bohm 於 1917 年在 Graz 歌劇院作處女演出一齣現今已被遺忘的歌劇。在 1919 年,他終於決心放棄了法律而專注於指揮;次年接受委任為 Graz 歌劇院的首席指揮。當他在指揮華格納歌劇 Lohengrin 時,被當時的大指揮家 Karl Muck 見到,Muck 自動收他為入室弟子,教授他指揮華格納音樂。Muck 的私人授課對 Bohm 幫助甚大;他學習了指揮華格納的「指環(The Ring)」、Parsifal、Tristan und Isolde 及 The Mastersinger,對他後來在指揮上產生深遠影響。

 

Karl Muck 又將 Karl Bohm 推薦給當年年青一輩最突出的、時任慕尼克歌劇院指揮的華爾特(Bruno Walter)。華爾特就聘用了 Bohm 做副手長達六年(1921-1927)之久。Bohm 後來回憶,在當了一流歌劇院副指揮六年歲月中,他獲益良多、是很好的教育。在慕尼克,他先和 Bruno Walter 共事,後再和 Hans Knappertsbusch──毫無疑問屬大師級指揮,現今仍可聰聽到他們的錄音──共事,並先後作了五百多場歌劇演出、指揮了七十多個歌劇項目。


Karl Bohm 和 Bruno Walter
Karl Bohm 和 Bruno Walter

1927 年,他獲聘為 Darmstedt 歌劇院首席指揮,一直至 1931 年。Bohm 最負盛名的是指揮當代作曲家 Berg 的歌劇 Wozzeck;Berg 親臨觀看 Bohm 的最後排練。

 

1931 年,他移居到德國漢堡,作為漢堡歌劇團的首席指揮。1933 年對 Bohm 而言是重要的年份。首先,在那年,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來到漢堡為他的歌劇 Arabella 作演出準備。Bohm 認識了他。二人的相遇發展出二人深厚的友誼,直至史特勞斯去世為止。通過史特勞斯,Bohm 對莫扎特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這或許導致他後來灌錄全套莫扎特交響樂的宏願,並在 DGG 的支援下而得以實現。其次,在同一時期,Bohm 開始發展他的音樂會生涯,和維也納交響樂團(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發展出良好關係。1933年四月,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指揮 Clemens Krauss 突然辭去指揮一職,差點令原先定下的音樂會無法舉行。Bohm 適時接上,自此就和該世界頂尖級樂團發展出重要的音樂伙伴關係,此種關係維持到Bohm 去世為止。(在此順便解釋一下 Vienna State Opera 和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的關係。Vienna State Opera 有自己的樂團,名叫 Vienna State Opera Orchestra(以下簡稱VSOO);此樂團和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以下簡稱VPO)同屬 Vienna State Opera 機構,但屬不同管理階層,財政也各自獨立。一位 VSOO 的樂手在三年排練及演出中的表現優越──每場排練和演出都有 appraisal──就可以向 VPO 的董事局申請做 VPO 的團員。因此,VPO 的團員一定是VSOO 的團員,反之不是。)

 

1933 年真是 Bohm 重要的一年。也是在這年,Bohm 被邀請繼承 Fritz Busch 作為德斯頓歌劇院 Dresden Opera 的首席指揮。他在德斯頓享受與一眾享負盛名的聲樂歌唱家及質素優良的樂團合作而感到樂趣無窮。至此,李察‧史特勞斯和 Bohm 的友情更深,前者編寫了一套名為《Daphne》的新歌劇,並題獻給 Bohm,並交由 Bohm 指揮德斯頓歌劇團一起前往倫敦演出。這次成功的海外演出使 Bohm 的聲名如日中天。1938 年,Bohm 首次出現在薩爾斯堡音樂節,演出莫扎持的歌劇《唐璜(Don Giovanni)》。同時,Bohm 開始了繁忙的錄音生涯,替德國 DGG和 Electrola 唱片公司灌錄了不少唱片。

 

1943 年初,Bohm 接手了維也納歌劇院(Vienna State Opera)首席指揮之職,並能維持及發展該樂團的高質素。1944年,Bohm 安排演出李察‧史特勞斯的歌劇《Adriadne auf Naxos》以慶祝作者八十歲壽辰,這標誌著 Bohm在維也納時期在音樂上的頂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以失敗告終。由於 Bohm 曾同情「納粹」── 據說在一場演出中,他曾向在場的納粹軍官「致敬」──,他在「去納粹化」運動中被禁止在德國及奧地利演出。到 1947,他很快就被解禁,重拾指揮生涯。在 1950-1953,他負責在阿根庭首都布誼諾斯艾利斯 Teatro Colon 歌劇院(被《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列為世界第三大的歌劇院)音樂節中負責德國部份的演出項目。

 

1954 年,在競逐 VSOO 首席指揮一職中,他優於競爭者 Clemens Krauss 而被選拔,為重建的納也納歌劇院開幕而演出貝多芬的《Fidelio》歌劇,但後他因不常留在維也納而被嚴厲批評,不得不辭去首席指揮一職。

 

他從此再無固定音樂職位,完全以客席身份指揮不同樂團。1957 年十月,他現身於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New York Metropolitan Opera),在美國首演莫扎持歌劇《唐璜》,獲極高的評價。之後繼續上演華格納的《The Mastersinger》和 Berg 的《Wozzeck》歌劇。1962 年,他又現身於 Bayreuth 音樂節,演繹華格納歌劇《Tristan》,1964 再在同地演出《The Mastersinger》,又在 1965 年演出《The Ring of Nibelungen》。1970 年被命名為奧地利音樂總監;1977 被獲邀為倫敦交響樂團總裁,並帶領該團參加薩爾斯堡音樂節(Salzburg Festival)。在此段時刻,他活躍於以客席指揮身份,游走於柏林愛樂管弦樂團(BPO)、柏林電台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德斯頓國家歌劇團、VSOO、VPO 及錄音室作一連串的錄音活動,主要是為德國 DGG 灌錄唱片。

 

1981 年,他患心臟病而自此一病不起,並於同年八月在薩爾斯堡去世。薩爾斯堡是莫扎特的葬地,Bohm 在晚年搬遷及死於該地是他生前的心願。

 

Karl Bohm 是一位精確、但情感不外露的指揮家,在演出時極少有任何誇張的動作。如其他指揮一樣,他將基本工作放在排練上,是一位勤奮、合情合理、和嚴謹的工作者,有能力令到樂團團員達到他極細緻的要求。他錄音的項目廣泛,並不乏非常冷門的曲目。他最負盛名的錄音是替 DGG 灌錄的指揮柏林愛樂管弦樂團(BPO)全套莫扎特交響樂及指揮納也維愛樂管弦樂團(VPO)的全套貝多芬交響樂。

 

Karl Bohm 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加拿大政府文化部邀請了多位指揮名宿如 Bruno Walter、Karl Bohm、Sir John Barbirolli 等到加拿大作指示範表演。我在圖書館看過前兩位不約而同都排練布拉姆斯的第二交響樂的錄像帶,兩位在排練時與團員都用英語對話,對團員的細緻要求,印像深刻。

 

Karl Bohm以 當年而言,在世上活了八十七載,算是十分長壽。他由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灌錄唱片,經歷了單聲道時代、身歷聲時代及數碼時代,黑膠唱片由每分鐘 78 轉、45 轉而固定於33 1/3 轉的「長壽Long Play」唱片,真是幾許蒼桑。灌錄的曲目品類,由巴羅克時代、古典派時代、浪漫派時代、印象派而至現代,無所不能而兼精闢,可算是指揮「通才」。以下我推薦他的 analogue 錄音,沒有單聲道版而僅及他最後的一套貝九的數碼錄音,這大抵是大多數發燒友想要的罷!

 

我的推薦:

 

Beethoven :  Symphony No.6 (VPO) (DGG 2530143)

Beethoven :  Symphony No.9 (VPO) (DGG 2 LP, 2741009)

Brahms :  Symphony No.1 (BPO) (DGG 138613, tulips)

Haydn :  Symphony No.91 and No.103 (BRSO) (DGG 138007, tulips)

Haydn :  The Seasons (VSO) (DGG 3 LP,  104940-2, tulips)

Mozart :  Symphony No.40 and No.41 (BPO) (DGG 138815, tulips)

Mozart :  Sinfonia Concertanti, K.364, K.247 (BPO) (DGG 138112, tulips)

Mozart :  Clarinet Concerto/Bassoon Concerto (VPO) (DGG 2530411)

Mozart :  Die Zauberflote (The Magic Flute) (BPO) (DGG 3 LP 138981/3, tulips)

Mozart :  Die Zauberflote (The Magic Flute) (Philharmonia) (DECCA 3 LP SXL 2216)

Mozart :  Posthorn Seranade/Serenata Notturna (BPO) (DGG 2530082)

Prokofief :  Peter and the Wolf (VPO) (DGG 2530588)

Richard Strauss :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BPO) (DGG 136001, tulips)

Richard Strauss :  Till Eulenspiegel, Don Juan (BPO) (DGG 138866)

Richard Strauss :  Der Rosenkavalier (BPO) (DGG 138656, tulips)

Schubert :  Symphony No. 5 and No.8 (BPO) (DGG 139162, tulips)

Schubert :  Symphony No.7 (9) (BPO) (DGG 138877, tulips)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LSO) (DGG 2531078)

 


貝六是 Karl Bohm 指揮 VPO 最為人熟知的一首。
貝六是 Karl Bohm 指揮 VPO 最為人熟知的一首。

這首「貝七」,是 Karl Bohm 在 BPO 時代的力作,價值不菲,能擁有的發燒友的「段」數應相當高。
這首「貝七」,是 Karl Bohm 在 BPO 時代的力作,價值不菲,能擁有的發燒友的「段」數應相當高。

Karl Bohm 最後的「貝九」數碼錄音。
Karl Bohm 最後的「貝九」數碼錄音。

這張是原本黑膠碟版封面的相同 CD 封面套。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發行時買到,後來一位朋友借去,從此「劉備借荊州,一借沒回頭」。後來嘗試買回,但因搶價太高而無法如願,只能買張 CD 頂當。這張黑膠唱片印象深刻,是「布一」名盤,盼各位好運。
這張是原本黑膠碟版封面的相同 CD 封面套。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發行時買到,後來一位朋友借去,從此「劉備借荊州,一借沒回頭」。後來嘗試買回,但因搶價太高而無法如願,只能買張 CD 頂當。這張黑膠唱片印象深刻,是「布一」名盤,盼各位好運。

Karl Bohm 的 VPO 時代四首布拉姆斯交響曲的錄音。Bohm 在早年 BPO 時代只灌錄得第一,現在和 VPO 合作補完全套。
Karl Bohm 的 VPO 時代四首布拉姆斯交響曲的錄音。Bohm 在早年 BPO 時代只灌錄得第一,現在和 VPO 合作補完全套。

我認為這套「四季」是權威演繹之一,另一套是飛利浦的 Eugen Jochum 版。
我認為這套「四季」是權威演繹之一,另一套是飛利浦的 Eugen Jochum 版。

《莫扎特的魔笛》是 Karl Bohm 的成名作。
《莫扎特的魔笛》是 Karl Bohm 的成名作。

整套四十一首莫扎特交響樂是 Karl Bohm 代表作,灌錄經年,是他的宏願,得 DGG 支持而得以實現。
整套四十一首莫扎特交響樂是 Karl Bohm 代表作,灌錄經年,是他的宏願,得 DGG 支持而得以實現。

這套交響協奏曲灌錄於六十年代初期
這套交響協奏曲灌錄於六十年代初期

Karl Bohm 在 VPO 時代伴奏了全部的木管樂協奏曲,這是其中的一張。
Karl Bohm 在 VPO 時代伴奏了全部的木管樂協奏曲,這是其中的一張。

《彼得與狼》和《動物嘉年華》這張唱片充分表現 Karl Bohm 指揮曲目範圍的廣泛性。
《彼得與狼》和《動物嘉年華》這張唱片充分表現 Karl Bohm 指揮曲目範圍的廣泛性。

作為李察史特勞斯的摯友,其演繹權威性自不待言。
作為李察史特勞斯的摯友,其演繹權威性自不待言。

另一張李察史特勞斯作品權威的演繹。
另一張李察史特勞斯作品權威的演繹。

這張是「舒九」的名盤,與 Eugen Jochum 和 Otto Klemperer 的版本鼎足而三。你如三張已擁有兩張,算你是高「段」。
這張是「舒九」的名盤,與 Eugen Jochum 和 Otto Klemperer 的版本鼎足而三。你如三張已擁有兩張,算你是高「段」。

bottom of page